7月28日,西湖区召开区委十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,会上提出,该区将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。
(资料图)
站在“八八战略”实施20周年的全新起点上,西湖区将知重负重、砥砺前行,全面深化“六六行动”,通过打好六大组合拳,全力打造全省科教科创战略重地、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枢纽、宜居智慧韧性现代化城区样本,全面打响科教文创高地、活力品质城区品牌。
具体来说,该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、高颜值城乡、高品质生活、高能级创新、高效能改革和高水平开放,实现城市综合能级、宜居环境建设、民呼我为实践、科技成果转化、营商环境优化和国际城区建设等六大方面的新跃升。
接下来,西湖区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、之江文化产业带重大战略叠加效应,纵深推进空间谋局、产业布局、平台格局、项目落局、服务成局,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为了进一步夯实“北强、南启、中兴”的发展格局,西湖区各大产业平台扛大梁、挑重担,定下了发展新目标——紫金港科技城将发挥“定盘星”“压舱石”“航标灯”作用,全速推进老园区老厂房提升改造,探索多元化“工业上楼”模式,高品质建设未来生命科学园,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平台、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,到2026年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、工业产值600亿元;之江科创城将加快“一湖三镇”融合发展,其中,云栖小镇将锚定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目标,深入推进空间形态“破茧成蝶”等五大行动计划,未来5年总产值超1500亿元,艺创小镇将走出之江,加快打造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,龙坞茶镇将发挥茶博会永久会址、Club Med等重大项目示范带动力,加快打造中国第一茶镇;小和山科学城将发挥西溪谷金扁担作用,串联好老和山、小和山沿线资源,让千年古镇惊艳转身,让西溪十八坞尽显“十八般武艺”。
此外,西湖区将坚持云创、科创、文创“三创融合”,加快构建CSC特色产业集群,计划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力争3年内二产占GDP比重达10%以上。其中,发挥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元宇宙产业优势,实现数字经济二次攀登;谋划空天地海、生命健康、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,加快培育一批未来工厂,实现新制造业和数字经济“比翼双飞”;推进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加快发展数字文旅、绿色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。
近年来,西湖区高校经济蓬勃发展,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、空天地海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,启真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运行,1897科创谷、浙财大金融科创园等精彩亮相,新增高校项目114个、空间9万平方米,实现技术交易额超百亿元,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,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全省第2,两次夺省科技创新鼎。
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西湖区将以建设科教科创战略重地为着力点,发挥“四高协同”牵引力,把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“最大增量”。会上,西湖区提出了三个“一公里”——突出“最先一公里”创新策源、打通“最近一公里”转化通道、形成“最远一公里”规模效应。接下来,该区将持续完善“116N”实验室体系,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,全面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,完善“一链一院一基地”模式,探索“飞地经济”,构建“总部研发在西湖,生产配套在各地”的合作关系。
打造活力品质城区,西湖区聚焦“未来”,给出了四个关键词——未来生态、未来社区、未来乡村和未来街区。今后,西湖区将以宜居智慧韧性城市为着力点,打造“颜值”与“烟火”兼具的品质城区。接下来,西湖区将迭代西溪湿地跨区域一体化治理模式,创造性深化“保护、管理、经营、研究”文章;今年启动121个老旧小区宜居化绿色化改造,之江未来社区等16个未来社区建设将全速推进;未来乡村建设也喜讯不断——不久前,6名“艺术村长”入驻西湖区的美丽乡村,成为乡村首席运营官,今后将助力打造“在西湖遇见未来乡村”IP;未来街区正在让城市运行管理变得更“耳聪目明”——眼下,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正积极探索无人驾驶等未来应用场景,增强“烟火气”“情怀感”,打造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。
在西湖区,品质生活还在不断升级,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的举措将为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护航。不久前,文新街道骆家庄启动“来杭青年助业计划”,打响了“青年来杭第一站”品牌。今后,西湖区将进一步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,持续打响“小哥学院”等品牌,让西湖成为承载新老杭州人青春梦想的启航之地。西湖区还将迭代升级教育集团化办学,全力打造民生综合体,谋划新一轮名医大院资源合作,打造多层次养老托育服务格局,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。
此外,西湖区紧抓亚运契机,聚焦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枢纽,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,不断提升西湖知名度、影响力,以赛兴城、以文促产、以馆润民、以德化人,打造国际赛事之城。
标签: